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近年来,随着药学的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就是EGFR-TKI类药物已逐渐成为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
虽然,靶向药的药效是很明显的,然而,几乎所有患者经过或长或短的治疗时间后,最终都对EGFR-TKI产生耐药性,此时再服用就会无效,导致病情持续恶化。
其实,对靶向药产生耐药的机制有很多,经过科学研究发现,T790M基因突变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机制。在此之前,碰到这种耐药的患者需要接受传统化疗,而现在,最新的AURA3研究结果带来了新的选择。
奥希替尼选择性针对EGFR敏感突变及T790M耐药突变,是用于NSCLC患者治疗的第三代EGFR-TKI药物,2016年12月10日已于香港上市。AURA3研究旨在对经EGFR-TKI治疗进展后的EGFRT790M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接受奥希替尼和铂类联合培美曲塞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对比。
研究纳入来自18个国家及地区的126个中心的420例患者,均为一线EGFR-TKI治疗失败后经组织活检证实为T790M突变阳性。
研究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希替尼(80mg,每日一次口服)和铂类[顺铂75mg/m2或卡铂曲线下面积为5]联合培美曲塞(500mg/m2)化疗治疗,3周为1周期,共6个周期;可培美曲塞维持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
研究结果显示:
奥希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显著高于铂类+培美曲塞治疗组(10.1个月对4.4个月;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144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中,奥希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也高于铂类+培美曲塞治疗组(8.5个月对4.2个月)。
此外,奥希替尼组、铂类+培美曲塞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级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47%。
AURA3研究结果证实了一线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希替尼较联合化疗更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AURA3为有T790M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建立了治疗新标准:所有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药物后病情恶化,均应进行T790M基因突变检测;且研究数据证明,在组织活检确定患者是否对EGFR-TKI耐药前,应先考虑利用患者血浆标本进行基因分型,作为筛查。
AURA3研究的发现具有突破性意义,建立了EGFR-TKI失败后T790M突变患者的治疗标准。
(本文封面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