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丙肝的治疗现状
中国丙肝患者以基因1b型为主,占56.8%。在中国,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当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案,但该治疗毒副作用大、疗程长,需要打针,使用不方便;另外,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如严重肾病,严重肝硬化患者,都不适合使用或无法耐受干扰素,因而,摆在这些患者以及那些治疗失效的患者面前的选择就只有等待两个字。
此外,绘佳医疗研究数据统计发现,单用干扰素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只有19%,普通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大约为33.9%,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大约为46.5%。
绘佳医疗帮您解析丙肝治疗方案的国内外差异-绘佳医疗
干扰素治疗的缺点
干扰素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抗病毒治疗的,通过产生抗病毒蛋白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通过提高免疫力的方式利用免疫系统清除丙肝病毒,这种方法是丙肝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副作用也很多,不可以长期使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首先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可能有头晕、恶心、反胃、呕吐等,而且还会出现皮肤过敏的反应,出现瘙痒、小丘疹等。其次干扰素还会造成白细胞的数目减少。还会影响到内分泌的情况,出现激素紊乱的情况,造成月经不调、皮肤长痘等
2017.04.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盐酸达拉他韦片和阿舒瑞韦软胶囊进口上市,用于成人慢性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
对于干扰素治疗不适合或不耐受的基因1b 型丙肝患者,在接受2个口服抗病毒治疗药物(盐酸达拉他韦片和阿舒瑞韦软胶囊)联合治疗24周后,91%-98%的患者在停药后24周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VR24),被视为临床治愈,且无论是否存在肝硬化,疗效基本不受影响。
国际丙肝治疗情况
随着更多的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上市,2016年起所有的含干扰素方案均从指南中消失。
随着新一代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上市,疗效更好适应症更广泛的这些药物比老式疗法更有效、更安全且耐受性更好。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法可使大多数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且治疗时间更短(通常为12周)、更安全。欧美等国近年连续批准了多个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点而发挥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使持续病毒应答(SVR)提高到90%。
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生产成本不高,但由于研发成本所限,在许多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仍很昂贵。在一些低收入国家中,全球以印度最为典型,由于引入仿制药以及原研药厂的授权,价格大幅下降。印度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全球丙肝患者购药与治疗的首选之地!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