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jystatic.axzchou.com/huijiayisheng.manyoubang/images/article/ad_common_pc2.png)
近年来,基于不同分子靶点的个体化靶向治疗,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使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除了EGFR靶点,肺癌ALK靶点也被证实是一种肺癌驱动基因。
针对ALK融合基因的第一代小分子TKI药物是克唑替尼,可以破坏c-Met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ALK基因,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下面我们就详细看一下克唑替尼在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代号为PROFILE 1001研究结果显示,在149例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总客观缓解率为6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7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视觉异常、胃肠道紊乱和疲劳。
代号为PROFILE 1005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55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的复发或晚期转移性ALK阳性的患者中,总客观缓解率为5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
另外,在代号为PROFILE 1007的研究中显示,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ALK阳性的肺癌患者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总客观缓解率(65.3% vs 19.5%)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7个月 vs 3.0个月)明显优于二线化疗方案。
以上研究均表明,克唑替尼在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较好,是这类患者比较良好的选择。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