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imatinib)于2002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CML,因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CML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4%患者出现伊马替尼耐药,其耐药机制分为BCR-ABL基因依赖耐药和非依赖耐药,在BCR-ABL基因依赖耐药中ABL激酶区点突变占50%-80%,BCR-ABL基因扩增约占10%,发生耐药的患者多数在短期内出现疾病进展。
第2代TKI尼洛替尼选择性抑制BCR-ABL自磷酸化,降低伊马替尼耐药的突变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能力,能使大部分伊马替尼耐药患者受益。国外临床研究表明,耐药患者选择尼洛替尼的生存期优于伊马替尼剂量增加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其他治疗方法。
在此,某研究总结了23例因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服尼洛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安全性评估:在该研究随后的随访中,观察到尼洛替尼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多为l-2级,大多数在短期内恢复,所有血液学不良反应详见表3,而3或4级的血液学少见,只有1例继发耐药患者因为血小板减少而停药,持续停药时间是14d,随后减低剂量300mg,一日2次治疗,继续监测血常规指标。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轻度皮疹13例、胆红素升高4例、转氨酶升高2例、血糖升高2例,为轻至中度,可耐受,且有自限性。所有服药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3,目前为止没有1例因为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
总之,尼洛替尼提高了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CML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疾病进展的时间,且疗效持久,因此提示在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应积极监测遗传学、分子学反应,发现耐药后应尽早换尼洛替尼治疗。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