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肺癌的第一代EGFR靶向治疗药物悉数亮相,首个用于治疗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在美国上市,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全面开启。
随着医学的发展,除了EGFR,非小细胞肺癌在分子水平包括 ALK,BRAF,HER2,KRAS,MEK1,MET,NRAS,PIK3CA,RET和ROS1等突变逐渐取得了更大突破,相比化疗时代,靶向和免疫治疗显著提升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至23〜27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14.6%以上。在2020年,非小细胞肺癌新药的进展和获批都呈现井喷状态,特别是靶向药和免疫治疗领域产生了范式转变,每一项成功的数据都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布格替尼是目前唯一的ALK、EGFR双靶点抑制剂,对ALK的抑制作用是克唑替尼的12倍。尤其对A LK G1202R突变具有作用,少见的氢键受体赋予其高度选择性的药效。获批上市主要基于A LTA研究,入组克唑替尼耐药且未接受其他ALK抑制剂治疗的ALK阳性晚期NSCLC,分为A组(90 mg/d)和B组(90 mg/d共7天,转为180mg/d)。两组OR R分别为51%与55%,mPFS为9.2个月与16.7个月,显著优于色瑞替尼(mPFS为5.7个月)和阿来替尼(mPFS为8.9个月)。
在治疗效果方面,有一组临床试验比较了布格替尼与克唑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这些患者之前未接受过ALK抑制剂治疗。试验中,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病人比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病人寿命更长,且病情未恶化。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后,67%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患者仍然活着,没有任何癌症恶化的迹象,而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43%。
布格替尼作为一款ALK强效抑制剂,它能抑制ALK以及ALK融合蛋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早在2017年5月,美国FDA就已经加速批准其用于治疗克唑替尼用药期间进展或无法耐受克唑替尼的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病历翻译服务,可点击下方咨询,或拨打4006570919。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