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舒替尼的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如下:
药理作用:
1. 博舒替尼可抑制引发CML的BcrAbl激酶,同时抑制Src族激酶包括Sre、Lyn和Hlck。对伊马替尼耐药经鼠骨髓表达的18个BcrAb,博舒替尼抑制其中16个。MMTV-PYMT转基因大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形成依赖于Src的存在。博舒替尼对50%以上大鼠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在之前存在肿瘤的老年动物中可使肿瘤停止生长。
2. Src家族激酶和Bcr-Abl的IC分别为100mmol/L和90mmol/L。Bcr-Abl融合基因造成连续的酪氨酸激酶活化,而这是CML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cr-Abl融合基因对博舒替尼高度敏感,与第一代酪氨酸及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耐比较,博舒替尼阻断Bcr-Abl的磷酸化,只需更低的浓度。
3. 在CML治疗中,伊马替尼耐药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博舒替尼抑制CML细胞系及转染子BcrAbl的IC在埃摩尔范围内,较伊马替尼低1-2个数量级。对BCR-ABI基因扩增导致的伊马替尼耐药,博舒替尼依然有效。对Y253F、E255K及D276G基因变异导致的耐药,博舒替尼也一样有效。
药代动力学:
1. 吸收:单剂量给予博舒替尼500mg,进食时服用,中位达峰时间(T)为4-6h,剂量在200-800mg间AUC和Cmax与剂量成正比,15天后平均Cmax为(200±12)ng/ml,平均AUC为3650±425(mg·h)/ml,进食高脂饮食后服用Cmax和AUC分别升高1.8倍和1.7倍。
2. 分布:CML患者单剂量给予博舒替尼500mg,进食时服用,表观分布容积为(6080±1230)L。蛋白结合率高(94%),且与血药浓度无关。体外研究显示博舒替尼是P糖蛋白底物。尚未对其他转运通道进行研究。
3. 博舒替尼主要在肝脏中经CYP3A4代谢,循环中主要代谢产物为博舒替尼的氧化脱氯产物和N去甲基化物及少量博舒替尼的氮氧化物。所有代谢产物均无活性。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