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细胞肺癌中,ALK阳性的患者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Inamura等人在2008年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肿瘤直径大小与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无关,但在2009年扩大样本量的研究中发现肿瘤直径小于30mm较大于30mm的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
Takahashi等报道,分化较差的较分化较好的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由此可见,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通常为年龄较小(小于55岁)、不吸烟、肿瘤直径小于30mm、病理类型为腺癌,特别是腺泡癌的个体。
研究显示,EML4-ALK融合基因在NSCLC中的阳性率约为5%,我国ALK阳性的比例在3%-11%。
早期患者(手术标本)ALK阳性率为4.5%,晚期患者ALK阳性率为8%-10%,胸水标本的ALK阳性率可达11%。
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中指出,对于晚期NSCLC、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常规进行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KL)等基因突变的检测。
如果确定存在ALK突变,则可以服用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包括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
大家清楚了吗?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