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1耐药日益常见,因此对耐药发生机理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机制非常繁琐,小编这里只做简单说明希望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陈列平教授认为免疫耐药主要有三种:
1、靶点缺失性耐药:肿瘤不表达PD-L1,或者没有T淋巴细胞(缺乏PD-1),属于靶子缺失型。这种肿瘤对PD-1/PD-L1抗体治疗不可能有效果。是其他逃逸机制在起作用。
2. 原发耐药:这一类患者是指肿瘤微环境中有PD-L1,也有T细胞,但病人对PD-1/PD-L1抗体治疗没有反应。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3. 继发耐药:对治疗一开始有反应,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用PD-1/PD-L1抗体再治疗也无效。这一种才是真正的耐药。
肿瘤细胞非常聪明,在使用PD1一段时间后,肿瘤细胞便会出现特定基因或通路的表达或上调,从而导致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或功能散失,分为包括内在及外在的机制改变:
1.内在机制:一些重要基因(JAK2和 β2M引起HLA缺失等)发生突变、肿瘤抗原呈递通路的缺陷等等。比如JAK2 基因突变会使免疫系统变成“睁眼瞎”,即便 PD-1/PD-L1 抑制剂激活了淋巴细胞,可它们根本找不出要攻击的肿瘤细胞。
2.外在机制:包括CTLA-4、PD1的衰竭及表达变化,免疫代谢失调(如TGF-β),及其他新的免疫逃逸通路(比如TIM-3)等等的出现。打个比方,TIM-3 的出现就像给 PD-1/PD-L1 抑制剂加了个“路障”,让它没法“一路向前”去结合 PD-1 或 PD-L1。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