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大部分肺癌患者在出现脑转现象后,很多治疗的药物都无法作用到脑部,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因为脑转都是发生在晚期,此时患者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再承受放疗、化疗、脑补手术,所以靶向治疗便成为了最佳治疗手段,而靶向药物入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抑制患者病情。
大约有3-5%的肺腺癌患者存在ALK融合基因突变,这个基因突变的鉴定形式是免疫组化、原位免疫荧光杂交和二代基因测序。如果是女性患者且不吸烟,则往往有较高的概率存在ALK基因融合突变。
ALK目前有第一代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第二代靶向药物色瑞替尼、艾乐替尼和布格替尼,第三代靶向药物劳拉替尼。2017年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分别获批用于ALK阳性肺腺癌的一线治疗,相比克唑替尼,一线直接使用二代ALK靶向药物确实可以使得患者受益。
布格替尼是唯一一款ALK、EGFR双靶点抑制剂,而且布格替尼不仅对T790M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效果,通过实验还发现布格替尼对T790M / del19双突变细胞和C797S / T790M / del19三重突变细胞也有作用。
并且布格替尼在入脑方面也比同样是二代ALK-TKI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要好,而且表现出极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能力。研究表明,患者在服用布格替尼后全身和颅内肿瘤的反应率都很显著。
布格替尼这一系列的效果无疑是肺癌脑转转折的最佳选择。但无论如何,都要通过基因检测后,明确靶点再用相应药物,尤其是这种大后期癌症,建议不要盲试。
研究表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后,仍然发生脑部进展的风险高达70%。而对于布加替尼来说,临床数据表明布格替尼的疾病控制率为87%,颅内客观缓解率为28%,并且在入脑方面也比同样是二代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要好,而且表现出极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能力,对于脑转后的ALK患者效果十分显著。布格替尼完美的弥补了克唑替尼无法控制脑转的治疗缺陷。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病历翻译服务,可点击下方咨询,或拨打4006570919。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