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的第一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药——克唑替尼是ATP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药,能有效地针对NSCLC个体化靶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再好的靶向药也都会产生耐药,克唑替尼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就是肿瘤细胞的转移。
克唑替尼在ALK+患者获得良好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但克唑替尼不能越过血-脑屏障,无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内ALK+肺癌;而且NSCLC不断产生新的基因亚型,最终难逃耐药性而治疗失败的命运。
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唯一治疗的可能性就是布格替尼了。布格替尼适用于 ALK 阳性转移性 NSCLC 患者,这些患者经克唑替尼治疗后不能耐受或疾病已进展,变患者或者突变脑转患者,在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选择布格替尼,但一定要在基因检测后,明确靶点再用相应药物。
布格替尼临床显示,布格替尼是目前唯一一个能把克唑替尼耐药患者 PFS 延长超过一年的抗癌药,布格替尼能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到 13.9 个月。
布格替尼是新一代酪氨酸激酶(TK)抑制药,能同时针对EGFR和ALK双靶点,就临床数据表明,布格替尼AP26113的疾病控制率为87%,颅内客观缓解率为28%,而且表现出极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渗透能力,对ALK+转移性NSCLC有显著的疗效。
布格替尼主要针对ALK继发耐药突变,即克唑替尼耐药后产生的激酶区的二次突变,另外,经临床研究证明,布格替尼联合抗EGFR抗体使用,或可突破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耐药。
针对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据相关研究,如果患者奥希替尼耐药后产生的C797S突变与T790M突变呈反式排列,那么可以从吉非替尼联合奥希替尼中获益。如果布格替尼与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或者帕尼单抗联用,可以抑制对奥希替尼产生耐药性的C797S/T790M/19-del或L858R三阳突变。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病历翻译服务,可点击下方咨询,或拨打4006570919。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