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9月22日是国际慢粒日,深入了解才发现,原来之所以选定9月22日是与慢粒白血病(CML)的发病原因有直接关系的。据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于体内第9号和22号染色体末端异位产生的融合基因导致发病,很多患者在了解到这个隐藏的“知识点”之后也是恍然大悟。
据了解,慢粒白血病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此类白血病全球年发病率为1.6-2/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而年龄方面,根据统计,西方国家慢粒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而国内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粒中位发病年龄为45-50岁,因此与西方相比更为年轻化。
另外,在所有白血病类型当中,慢粒是比较“温和”的一种,这也是许多患者在了解到慢粒以及慢粒的治疗之后长舒一口气并直呼患者“幸运”的重要原因。而慢粒患者之所以是幸运的,是因为其已经拥有了良好的治疗手段,生存率大大提高,而且在接受科学、规范治疗之后与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的患者比比皆是。
其中,伊马替尼作为全球第一个靶向药物,开起了延长慢粒患者生存期的道路,并率领一众慢粒治疗药物将患者10年生存率提升至85%-90%!其中,二代药物尼罗替尼、达沙替尼、博舒替尼、帕纳替尼等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些药物的相继上市,也帮助许多患者树立了治疗信心,并成为慢粒患者治疗的坚强后盾。
另外,伊马替尼的治疗潜力可不止于此,基于其在多项研究中展示出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不错治疗效果,美国FDA于2002年2月批准伊马替尼用于不能切除和(或)转移性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更有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在此类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也无法撼动!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