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在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中,仅次于膀胱癌,虽然其发病率没有膀胱癌高,但其预后要比膀胱癌差的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如果肾癌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其对放疗和化疗不太敏感。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发展,其在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已经有多种靶向药物应用于肾癌治疗中。
在这其中,已经获得CFDA批准在我国上市的靶向药物有舒尼替尼、索拉非尼、依维莫司、阿昔替尼和帕唑帕尼。一般情况下,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和帕唑帕尼可用于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其他靶向药物可用于二线治疗。
帕唑帕尼是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类似。在针对帕唑帕尼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对转移性肾癌的治疗效果较好。
帕唑帕尼在中国上市的基础,主要依据中国患者在应用帕唑帕尼治疗后的疗效研究中。中国患者的安全有效性数据主要来自全球VEG108844研究及在亚洲区域开展的子研究VEG113078。两项研究总共入选了1110名受试者(帕唑帕尼组557名,舒尼替尼组553名),其中VEG108844研究入选927例,VEG113078研究入组183例。两项研究共入组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区域人群367例,其中包括209名中国大陆受试者(帕唑帕尼组109名,舒尼替尼组100名)。其研究结果均显示,帕唑帕尼在治疗转移性肾癌中的效果较好,其疗效与舒尼替尼类似。
由此可见,肾癌晚期发生转移后,可以通过使用帕唑帕尼进行靶向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帕唑帕尼的信息,可拨打绘佳医疗热线0532-80921197进行咨询。
推荐阅读:靶向治疗让肾癌晚期患者看到希望
(本文封面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及时联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