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武田制药公司宣布,其抗癌新药brigatinib(Alunbrig、布格替尼、布吉他滨)在作为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的三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比较显著的积极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期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现有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相比,brigatinib可以将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风险降低50%以上。
随着我们对健康的不断重视,大家对肺癌这个恶性肿瘤的了解逐渐加深,全世界每年新确诊的肺癌患者高达180万人,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肺癌总数的85%左右,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处于三期(局部晚期)。
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来说,往往无法通过手术进行切除,因此,在靶向药物研发出以前,只能通过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进行控制。而靶向药物的研发成功,为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
ALK基因的染色体重组是除了EGFR基因位点突变外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显示,大约3%-1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出现ALK阳性突变。
brigatinib是ARIAD公司研发的新一代ALK抑制剂,在2017年被武田制药公司收购。brigatinib在2017年4月,已经通过了FDA的批准,用于治疗经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出现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转移性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针对brigatinib的这项研究,是一个全球性的、多中心的、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项目名称为ALTA-1L。共有275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了研究,这些患者之前未接受过任何ALK抑制剂的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出现了肺癌脑转移的症状。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brigatinib治疗及标准一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客观缓解率、颅内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等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在,在第一次中期分析中,brigatinib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与现有的标准一线疗法相比,brigatinib的无进展生存率显著提高(67% vs 43%),另外在客观缓解率方面,brigatinib也显现出了良好的优势(71% vs 60%),特别是在对脑转移的控制方面,brigatinib的效果更好(brigatinib颅内客观缓解率为78%,对照组为29%)。
通过该项研究结果的发布,我们可以看出,brigatinib作为一线疗法的表现要显著优于现有的疗法,可以将疾病的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50%以上,尤其是对脑内转移瘤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对很多肺癌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另外brigatinib在动物实验中也发现,可以联合单抗类药物治疗奥希替尼耐药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我们期待brigatinib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如果您有相关方面的问题,可以拨打绘佳健康客服电话:0532-80921197进行咨询,也可点击绘佳健康网址访问绘佳健康官方网站http://www.zhonghuijia.cn/或微信搜索huijiayiliao关注并在线咨询。
(本文封面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及时联系)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