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的靶向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让晚期病友能够争取更长生存期,不过最后仍将面临耐药性;而「免疫疗法」也非每个人有用,整体而言,肺癌晚期的续命手段增多了,但离治愈仍有一段距离;早发现、早治疗仍是抗癌不二法门。
45岁的李小姐不吸烟,却在四年前发现患上肺腺癌,且是晚期,吃惊不已。
刚开始接受化学治疗,但效果有限,后来基因检测出有ROS1基因变异,然而当时并无相对应的标靶药可用,只能苦苦等待。
就在她病况日渐加剧之时,她盼到了标靶药物的临床实验,服药后效果非常好,半个月后就出院回家了。
李小姐感恩地说:若非有标靶药,我可能已经不在了。
肺癌的高死亡率让国人闻之色变,据中国肿瘤备案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430万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超出281万,占据全年死亡人数比例的28.82%,居于世界第一位。
即平均每天就有超过7500人死于癌症。
在所有的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死亡比例超过了35%,死亡人数达到了50多万,平均每15个死者中,就有一个是肺癌病患。
但近年来肺癌的治疗也有很大的进步,标靶药品及免疫疗法的兴起,让不少过去束手无策的病人有了新生机。
肺癌早期发现才有机会 开刀标靶药物终究会有耐药性
肺癌治疗有许多方法,要根除肺癌仍需靠手术或放射线治疗,前提必须是早期肺癌(第一、二或第三期)。
如果已有全身多处转移,如第四期的晚期肺癌通常无法开刀,只好采取化疗、标靶治疗或免疫疗法等「全身性治疗」。
肺癌依病理表现可分成「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肺腺癌占6~7成。
亚洲人的肺癌细胞常可验出所谓「驱动基因突变」,针对不同类型的驱动基因突变,可以选用不同的靶点药物。
晚期肺腺癌的靶向治疗成效确实不错,据统计约60~70%患者服药后肿瘤会缩小一半以上、80~90%肿瘤可获控制,只有约10%完全没用,且有效用的病人,大多数服药后短期内内就有成效。
尽管如此,标靶药物最终都会面临抗药性,失去药效,「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也是目前肺癌治疗的一大困境。
所以要了解,靶向治疗仍有其极限,能够不要罹病最好,一旦罹病也希望能早期发现、才能手术切除或使用放射性治疗根除,预后才是最好。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