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起源自胚胎期神经脊,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易出现淋巴与血行转移,预后差,发生远处转移后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传统化疗药物对黑色素瘤疗效有限,五年生存率低于10%,且易发生耐药。分子靶向药物对于黑色素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与传统化疗对比具有明显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上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掀起了黑色素瘤治疗研究的新热潮。
一、伊马替尼治疗78例KIT变异的晚期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旨在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KIT突变/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病黑色素瘤科78例KIT突变/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伊马替尼口服(400 mg/日)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7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全组患者客观缓解率22.4%,疾病控制率60.6%。17例部分缓解患者中,有11例为11或13号外显子突变。全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3.9个月(95%CI:2.1~5.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3.2个月(95%CI:10.1~16.3个月);1年生存率57%,2年生存率36%,3年生存率19%。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下降(发生率均≥10%),未发现致命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伊马替尼治疗KIT突变/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二、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C-kit及B-raf基因突变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C-kit及B-raf基因突变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卡巴嗪,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伊马替尼,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疗效及无病生存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1、2年生存率。结果:2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61.29%(3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8%(1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为(10.2±1.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5.1±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C-kit及B-raf基因突变患者,能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