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治疗丙肝的方案有两种:PR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DAAs(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但PR方案有很明显的缺点,24至48周内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服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但这种疗法费用昂贵且毒副作用强,总体治愈率为54%-56%,且用药时间长,给药不方便。而之后出现的DAAs方案的总体治愈率陡然提高到90%以上,有甚者能够达到100%的治愈率,且服用时间较短,大多为口服,用药方便,使丙肝成为可治愈的疾病。索非布韦(Sofosbuvir),正是DAAs药物之中的佼佼者,自索非布韦被批准上市以来,即成为该年度获批的最重要的新药之一, 并很快成为“重磅炸弹”。
经过科学家的大量实验设计及积累的经验,他们筛选出尿苷的类似物作为潜在药物进行测试。由经验得出,在尿苷的C2′或C4′位的独特取代基会有明显的抗HCV活性。结果显示,作为尿苷类似物的PSI-6130(尿苷的C2′位由F原子与甲基取代原来的基团)显示出对HCV复制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但不幸的是,临床I期试验结果表明,PSI-6130没有很好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而对另一个化合物PSI-6206来说,它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与高效抑制作用,但是它也有缺点——它的生物利用度太低了,只有25%。于是这两个化合物出局。
之后科学家仍采用前药设计,通过丰富的经验与SAR研究,第一个前药PSI-7672被设计出来。之后,大量的衍生物也被合成,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对于R1与R2基团,甲基、异丙基、丁基与苯基是常用的取代基团,而R3基团的取代基大多为苯基及其衍生物。而进一步实验表明,R2位置由甲基取代较为合适,因为其他基团显示出了毒性反应,且是L构型。
对于R1与R3基团的确定也是颇费周折,科学家将候选化合物进行动物实验,只有编号10、11、16的化合物显示出在大鼠肝脏中具有高浓度的聚集,之后进行狗与猴子的实验。在后续实验中,化合物10与16因为毒性反应而被淘汰,而化合物11因良好的安全性、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较长的半衰期保留下来,是一个高效HCV抑制剂,阻止病毒的复制。
之后,该化合物进行临床试验,I期试验显示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药物动力学参数,并且可以做到每日一次,病人的耐受程度也很高,是一个成功的药物。但是,对于化合物11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单体,而是具有不同手型的混合物。之后科学家发明手性合成方法,发现S构型的化合物才具有活性。S构型化合物就是索非布韦。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