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作用于EGFR T790M突变的第三代EGFR-TKIs奥希替尼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临床数据表明,奥希替尼具有明显的疗效,有希望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晚期NSCLC患者,这无疑会为NSCLC的治疗带来曙光。但奥希替尼作为靶向药,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而血管炎,就是患者服用奥希替尼后出现的一项特殊的副作用。
皮肤血管炎指的是一种原发于皮肤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血管壁和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纤维蛋白的变性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
其实靶向药引起的皮肤血管炎并不多见,目前也仅有一例相关报道,一位65岁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服用奥希替尼80mg每天6周后,腿部出现多发可触性紫癜,没有疼痛和瘙痒。该患者没有结缔组织病的迹象,血清中血小板计数15.9万/微升,免疫球蛋白A正常,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冷球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为阴性。尿液分析正常。
在皮肤活检样本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血管周围的中性粒细胞核发生裂解,血管壁肿胀,没有发现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免疫球蛋白A沉积。因此,该患者被被诊断为皮肤血管炎,暂停奥希替尼,继续治疗皮肤血管炎。多发性紫癜消失后,该患者重新服用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作为首个临床应用的第三代 EGFR-TKIs,不仅可以有效对抗 T790M 突变,还可以对抗 EGFR 敏感突变,克服了第一二代 EGFR-TKIs 耐药性和选择性问题 , 其临床前期研究及其临床研究均显示其较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与成为肺癌研究新的热点。
更多关于奥希替尼的相关问题,可咨询绘佳医疗为您解答!咨询热线【0532-80921197】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