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分为三种,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最为常见的是腺癌。而肺鳞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腺癌,且跟吸烟关系密切,中老年男性居多,早期症状有时比较隐蔽,容易忽略。
如果一个人常年抽烟或吸入二手烟,常年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或有慢性炎症等,一定要注意检查。通过胸部CT筛查和支气管镜检查,实现早诊早治。
肺癌的靶向药虽多,但人们对于肺癌的基因特征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且多数靶向药都针对更常见的肺腺癌基因突变,因此,相对其他肺癌类型,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
而肺鳞癌的分子、基因变异更加复杂,靶向药虽然有效,但有效治疗率不高,持续时间也较短。即使是最传统的化疗,多年来在肺鳞癌中也未有大的突破,尤其是晚期鳞癌患者,疗效十分有限。直到近些年,靶向药和免疫疗法的问世,才改变了鳞癌的治疗格局。
阿法替尼是第二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肺癌治疗的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针对基因突变的靶点是最多的。
阿法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7.3个月,明显长于化疗,化疗的中位时间为4.2个月。而加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阿法替尼组的持续时间中位数为7.8个月,而化疗组为8.2个月。
在二线治疗开始时,基线筛查显示,与化疗组相比,阿法替尼组中患者的ECOG评分和身体机能表现更优。此前,阿法替尼就已获FDA批准,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和含铂化疗后病情进展的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二线治疗。
在具有EGFR突变的患者中,39名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7.4个月,而无EGFR突变的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5.9个月。近日,根据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2020年北美肺癌会议更新的数据显示: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联合免疫疗法“K药”帕博利珠单抗,在转移性肺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未来,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进一步考虑患者是否具有EGFR突变。另外,考虑到免疫疗法与免疫疗法的协同作用,期待阿法替尼与免疫疗法联用,为肺鳞癌患者带来更多惊喜。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病历翻译服务,可点击下方咨询,或拨打4006570919。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