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频发的2019年,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医治方式也是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
调查显示,使用靶向药治疗癌症是目前最为关键的方案。
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肺癌,索拉非尼治疗肝癌,阿比特龙治疗前列腺癌,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及伊马替尼针对白血病治疗……
效果突出的同时,唯一的缺点就是靶向药在治疗过段时间后出现的耐药,又称耐药性,是肿瘤细胞对于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如果发生,药物的功效就会明显降低,不但对治疗病情无任何好处,还会增加药物治疗的负作用。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华印医疗的专家团队给大家整理了一下相关在服用靶向药过程中出现耐药的应对方式。
//
什么是抗药性?
//
耐药又称抗药性,是肿瘤细胞对于药物作用的耐受性。
简单来说,就是药物对病症不起作用了。
耐药一旦发生,药物的作用就会明显下降,不但对治疗病情无任何好处,还会增加药物治疗的负作用。
因此,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抗药性。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了抗药,如果抗药又该如何应对呢?
//
靶向药耐药表现
//
靶向药的耐药总结起来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缓慢抗药、局部抗药、完全抗药。
接下来,我们分别分析一下:
1.缓慢抗药
缓慢抗药是比较容易出现的耐药现象。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短时间内肿瘤的大小并无变化,但是肿瘤标志物逐渐升高,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出现缓慢耐药了。
2.局部抗药
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如果肿瘤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不增大或是有明显减小,但是癌细胞发生了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这种情况可能是局部耐药的表现。
3.完全抗药
完全耐药和上面两种对比,表现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肿瘤增加,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甚至出现其他部位转移。
同时,还伴有疼痛、头晕、咳嗽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患者朋友们可要留意了。
//
靶向药耐药后怎么办?
//
首先,要判断患者的耐药属于上述哪种类别。
如果是缓慢耐药,患者不必急于停药。
单有肿瘤标志物的升高而影像学报告没有证实肿瘤在增大,不是停用靶向药的标准,也就是说是否停药应以影像学检查为基础。
如果是局部耐药,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继续靶向治疗,同时对进展的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比如说出现骨转移,可以结合双膦酸盐或者地诺单抗等药物,也可以做放疗;出现脑转移,可以使用伽玛刀等。
如果是完全耐药,医生会立即改换其他治疗方案:
1、再次活检
耐药意味着着肿瘤可能出现了新的基因突变,或者本身的基因突变出现了再突变。
基因突变本就变幻莫测,靶向治疗作为癌症个性化治疗的先导,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
那么新的耐药突变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再次活检癌组织来确定耐药的突变是什么。
换句话说,再次活检是为了明确肿瘤产生了何种新的突变来逃脱药物的制裁的。
从而制定新的治疗策略。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和活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组织和血液的活检一起做。
2、靶向换代
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时,常常是从第一代靶向药物开始的;如果第一代靶向药物出现耐药,可以用第二代靶向药;以此类推……但是一定要注意,使用任何靶向药物之前需要做相应的基因检测,要根据检测结果选取用药。
3、化疗代替
很多时候,在发现靶向治疗耐药后,医生会推荐患者使用化疗。
以退为进,未为不可。
虽然化疗的副作用要大一些,但往往还是有效的,而且在化疗进行一段时间后,重新用回靶向治疗的时候,很多患者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对药物又复敏了。
4、联合化疗
在靶向药还没有发生耐药之前,联合化疗来一起进行治疗有助于延缓耐药的发生,使靶向治疗的效果更持久。
5、免疫治疗
在特定情况下,当靶向治疗出现耐药后,免疫治疗或可救场。
比如说对于使用靶向治疗的肺癌患者来说,如果检测出PD-L1是高表达或者TMB值>20,患者可以选择免疫治疗,也可以从中大大获益。
而且有的患者在一开始可能并非PD-L1高表达患者,但经过了一系列的化疗、靶向治疗后,也可能产生了免疫位点的高表达,从而可以受益于免疫治疗。
所以还是强调患者在耐药之后要重新做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总之,靶向药耐药是很普遍的,但并非无法解决。
患者要保持冷静良好的心态,及时跟医生交谈,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争取最大的治疗机会。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