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即将获批的BRAF/MEK抑制剂——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一文中,详细介绍了BRAF基因及其突变、黑色素瘤与肺癌、治疗方案曲美替尼和达拉菲尼,也提到年初CDE已经受理了诺华达拉非尼和曲美替尼的上市申请,但毕竟国内尚未获批。今天介绍一个已经国内获批上市的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维罗非尼、威罗非尼)。
商品名:Zelboraf/佐博伏
通用名:Vemurafenib/维莫非尼(维罗非尼、威罗非尼)
品牌:罗氏
规格:240mg*56片
价格:印度原研版价格约为5000元(7天)
用法用量:推荐剂量960mg(240mg×4片),BID(每天两次)
获批适应症:2011年8月份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不能切除的黑色素瘤;2012年2月20日,欧盟委员会批准其用于治疗成人BRAF V600突变阳性、经手术不能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2017年3月,CFDA批准维莫非尼(商品名佐博伏,习用名维罗非尼、威罗非尼)在中国上市,用于BRAF突变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药物机理
同样在《国内即将获批的BRAF/MEK抑制剂——达拉菲尼和曲美替尼》文章中详细介绍了BRAF突变及其信号通路传导,这里不再赘述。
维罗非尼是一种低分子量,可口服的BRAF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突变形式的抑制剂,包括BRAF V600E。维罗非尼还在相似浓度下抑制其他激酶如CRAF、ARAF、野生型BRAF、SRMS、ACK1、MAP4K5和FGR。包括V600E在内的BRAF基因中的一些突变导致组成型活化的BRAF蛋白,其可在缺乏通常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的情况下引起细胞增殖。
一线治疗黑色素瘤
Trail1 是一个全球性、随机、开放标签的临床试验,招募675位未经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成维罗非尼组(337人,960mg口服、一天2次) VS 达卡巴嗪组(338人,静脉注射1000mg/㎡,每三周一次),试验结果如下。
数据显示,维罗非尼组较达卡巴嗪组有较大的改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6个月 VS 10.3个月、风险比降低5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3个月 VS 1.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有更为明显的优势,ORR对比为48.4%(95%CI:2.8%,9.3%) VS 5.5%(95%CI:2.8%,9.3%)。
试验证明,维罗非尼可用于一线治疗BRAF V600E突变阳性黑色素瘤。
二线治疗黑色素瘤
Trail2是一项单臂、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招募132位经过至少一次系统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经过维罗非尼(960mg口服、一天2次)的治疗,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52%(95%CI: 43%, 61%),中位反应持续时间mDOR为6.5个月(95%CI: 5.6, 未到达)。
试验证明,维罗非尼可用于二线治疗BRAF V600E突变阳性黑色素瘤。
脑转移黑色素瘤
BRAF V600E突变阳性并脑转的黑色素瘤
Trail3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单臂临床试验,招募146位BRAF V600E突变阳性并且脑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0人未接受过脑转移的局部治疗,B56组人至少接受过一次脑转移(手术切除,全脑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局部治疗、并伴有CNS(中枢神经系统)进展,两组都接受维罗非尼(960mg口服、一天2次)的治疗,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A、B组有着相同的客观缓解率18%,中位反应持续时间mDOR数据B组优于A组2个月。
试验证明,维罗非尼可用于BRAF V600E突变阳性并脑转的黑色素瘤。
脂质肉芽肿病ECD
(编者注: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病,又称脂质肉芽肿病或脂质肉芽肿瘤样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非郎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在于称为组织细胞或组织巨噬细胞的特定类型白细胞的异常增殖(从技术上讲,该疾病被称为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它于2016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组织细胞肿瘤。[1]发病通常是在中年。该疾病涉及充满脂质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骨髓中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的炎性浸润以及长骨的全身性硬化的浸润)
Trail4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的单臂试验,招募22位年龄≥16周岁非黑色素瘤BRAF V600突变阳性的ECD患者,22人开始服用剂量是960mg、一天两次、随餐或空腹,其中8人后期减少至720mg、一天两次,剩余的14人最终减少至480mg、一天两次,剂量减少至720 mg后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77天(4-1325),480 mg为236天(21-924)。
试验结果显示,ECD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4.5%,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6.6个月(范围为3.0至44.3个月),中位反应时间为11个月(95%CI:3.7,14.6),中位数DOR未获得。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脱发(45%)、皮疹(37%)、光敏反应(33%)、瘙痒(23%)、角化(24%)、皮肤干燥(19%)等;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关节痛(53%)、四肢疼痛(18%)、肌肉疼痛(13%)等;一般疾病:疲劳(38%)、周边水肿(17%)、发热(19%)、乏力(11%);胃肠道疾病:恶心(35%)、腹泻(28%)、呕吐(18%)、便秘(1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23%)、味觉障碍(14%);肿瘤(良性、恶性、未指明,包括囊肿和息肉):皮肤乳头状瘤(21%)、皮肤鳞状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24%)、脂溢性角化病(10%)等。
绘 佳 医 疗
www.zhonghuijia.cn
专注于为大病患者减轻治疗花销
打造全民健康管理体系
海外健康咨询|出国看病|靶向药咨询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