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癌症状况最新数据显示,胃癌是目前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其病死率居于癌症病死第三位,且5年生存率低于30%,全球胃癌高发地主要集中在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虽然目前临床中对于胃癌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大部分胃癌确诊时已偏向晚期,且早期胃癌根治术后仍有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
一项数据表明,2015年美国新确诊胃癌患者数达24590例,其中因胃癌死亡数达10720例,此项数据表示,目前胃癌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而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却不尽人意。胃癌远期生存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胃癌发现时其所处的阶段,由于尚缺乏早期可以发现胃癌的标志物,胃癌确诊时多已达晚期,使得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较差的预后。
胃癌的发生是一种多因素、多发展阶段、多步骤的网络调节与控制过程,目前,对于胃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从而给胃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带来了相应的困难。
目前临床中仍主要使用TNM分期系统对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并且临床医师利用TNM分期预测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但是,同样TNM分期的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结果却不尽相同,这使得人们开始寻求影响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新型标志物。参与肿瘤的调控和转移的基因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ad)、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GFR)、微RNA(microRNA,miRNA)等,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指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