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ST可发生于胃肠道各段,并可原发于网膜和肠系膜。发病部位以胃最常见(60%~70%),其次是小肠(20%~30%),结肠直肠和食管(<10%)。本组中胃52例(50.5%),小肠29例(28.2%),结直肠10例(9.7%),胃肠外12例(11.7%)。
男女患病无性别倾向,首发年龄40~80岁,20岁以下罕见。GIST表现为系列性病变,生物学行为从非恶性至高度恶性,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行为谱,危险程度评估为极低、低、中等、高四类。所有部位典型的恶性GIST腹腔内扩散形成多发性肿瘤结节,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随后依次是肺和骨。
GIST在组织学及大体上可能很像平滑肌瘤,边界相对较清,无包膜,部分病例见出血、坏死、囊性变。本组恶性病例均见出血、坏死,其中9例伴囊性变。大部分GIST为梭形细胞肿瘤,常见核旁空泡,还可伴上皮样细胞,分为梭形细胞为主型(梭形细胞超过70%)、上皮样细胞为主型(上皮样细胞超过70%)和混合细胞型。
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多呈束状、旋涡状、鱼骨状、器官状、栅栏状等。肿瘤背景可为纤维、玻璃样变,出血,黏液样变,慢性炎细胞浸润等。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大部分GIST呈CD117(90%~100%)阳性,可表现为膜阳、弥漫性胞质或核旁点状阳性。
大约70%~80%的GIST呈CD34阳性(典型为膜阳性方式)。30%~40%呈灶状或弥漫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少数病例呈结蛋白阳性(<5%)及S⁃100阳性(<5%,且常为弱阳性)。除以上免疫标记外,最新文献报道,DOG1可特异性高表达于GIST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7.0%~97.8%,敏感度高于CD117。
联合应用DOG1和CD117有利于进一步提高GIST的诊断水平,且二者在GIST中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