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突出,多项临床试验捷报频传。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等)在各项临床试验的成功应用,为包括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种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均带来了临床获益。通过回顾并解读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临床研究,全面分析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地位。基于各项大型临床试验的探索成果,肺癌免疫治疗细节正在不断优化,肺癌免疫治疗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宽。然而,免疫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免疫联合策略的选择、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不良反应的管理、驱动基因突变人群的应用可行性等等。
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肿瘤细胞与宿主之间相互对抗和博弈的过程,宿主细胞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进展、转移及转归具有关键的影响,而宿主的免疫系统和其形成的免疫微环境在肿瘤进展和转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非我"的癌变细胞,调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通过多种机制杀伤、清除肿瘤。
抗PD-1/PD-L1免疫治疗的皮肤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是第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靶点。FDA已批准上市多种PD-1/PD-L1单抗用于治疗晚期和转移性癌症。皮肤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免疫相关副作用之一。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瘙痒、白癜风、苔藓样皮炎、银屑病、大疱性类天疱疮、结节病、脱发、重症药疹等。早期识别和管理可能有助于获得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影响肿瘤治疗进程及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负性影响。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