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非尼酮是一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新药,具有抗纤维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从而阻止肺纤维化的进展,分别于2011年在欧洲和2014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IPF。
2015年,吡非尼酮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被推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于IPF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吡非尼酮在IPF患者的治疗中耐受性好,常见不良反应有光敏性、厌食症、恶心、胃应激反应、疲劳、困倦、皮疹、肝功能不全[如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升高、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吡非尼酮药品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但鲜有系统分析。某研究中对国内外关于吡非尼酮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吡非尼酮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7例患者出现皮肤光敏反应,多发于脸部、双手、背部,表现为发痒、红肿、脱皮。1例患者出现过敏综合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的非暴露部位出现硬结性和水肿性红斑,有38.0℃或以上高烧及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患者出现红斑狼疮,上肢背部、颈部及面部有压痛性和水肿性红斑。3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血钠水平为124~127mg/dL。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黄疸,以及肝功能检查示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12.8/7.5mg/dL,ALT1260U/L,AST526U/L,碱性磷酸酶(ALP)434U/L。
联系方式 【微信:hjjk0006】【微信:hjjk1002】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