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长生存获益已经毋庸置疑,但对于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临床医生不仅要考虑一线,还要综合考虑全程管理。因此,识别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耐药机制并开发相应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在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根据进展模式选择后续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进展、有症状的脑转移、有症状的有限全身性(颅外)进展这三种情况,可以考虑继续奥希替尼治疗+局部治疗;对于全身性多发病灶进展,则建议使用全身性治疗。对于需要更换全身性治疗的患者,则应进行再次活检评估耐药机制,进而指导后续治疗。
这是一个真实案例,患者2019年确诊,经历了单药易瑞莎,穿插化疗,耐药,盲试泰瑞莎有效,然后穿插化疗。4月8日,进行了减量紫杉醇+贝伐治疗方案,同时复查骨扫,颅脑扫,b超。 家属和大夫交流,曾经给出过几个治疗方案:基因检测显示19突变和met扩增,给出以下方案,可见并没有奥希替尼耐药后的第四代靶向药。
方案一:卡马替尼+阿法替尼;
方案二:卡马替尼➕奥希替尼;
方案三:易瑞莎+减量紫杉醇+贝伐 ;
这只是万千病历中的一个,病人千人千面,没有标准统一的治疗方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奥希替尼耐药后并没有官方所说的第四代靶向药。患者用药要遵照医嘱,文章提高的奥希替尼现在1000元左右,基本是一个月的用量。
联系方式 【微信:hjjk1002】【微信:hjjk0006】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