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与欧美好发于皮肤的黑色素瘤完全不同,前者有一半是肢端型,约1/4是粘膜型,而包括CheckNote系列研究、所有PD-1研究在内的临床试验几乎都没有入组肢端型和粘膜型患者。黄种人和白种人黑色素瘤从发病率、基因谱、临床表现上都有巨大的差异,黄种人发病率低但总体基数大,晚期患者多(3倍于白种人),基因谱有差别。
绘佳医了解到,作为第一个取得突破的靶向药物,维罗非尼(vemurafenib)将黑色素瘤的有效率(RR,PR+CR)从7%直接提升到53%,联合MEK抑制剂(MEKi)后又再次增加到70%以上。
对于BRAF突变患者,新型的BRAF抑制剂(BRAFi)+MEKi(encorafenib和binimetinib)使PFS期达到15个月,比单药治疗延长了近10个月;总生存(OS)期为33.6个月,比单药治疗延长了1倍时间。
亚洲和欧美黑色素瘤存在巨大差异,亚洲黑色素瘤患者从国际突破性进展中获益有限——当然,获益是肯定的,但如何能更好地获益是摆在中国专家面前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寻找到符合亚洲特点的治疗方案尤为关键。
绘佳医表示,由此可见,具体应如何治疗,需要遵循医生医嘱,考虑个人情况,不可随意决定。如果需要海外医疗健康咨询服务,欢迎咨询绘佳医,或直接拨打0532-80921197。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