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要提高5年生存率,需要做到以下5点:
1、首次确诊后找一个专业的好医生 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首要因素是必须尽早做好准确的诊断,中国是幅员广阔的国家,学科丰富,因此首诊就显得十分重要,医生在首诊时,对病人的综合治疗有通盘的考虑,患者首次确诊后一定要找专业的好医生。 2、治疗前要先给医生一块肉 肺癌的诊断是基于活检穿刺的基础上做出的,陆舜教授提到美国著名金句: “你不给我一块肉,我不会给你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诊治肺癌必须要有活检穿刺,不是拍个CT就可以,精准的医疗的发展是从影像学到病理的过程,高效低毒的药物是建立在病理和检测的基础上,不仅仅必须要病理,还要做基因检测和其他必要的检测。一定要坚信,要到准确的医院做正确的诊断,诊断建立在病理的基础上。 3、不要相信有神药 这个世界上没有神药,药物的作用是对疾病进行一段时间的控制,中国很多病人相信所谓的神药,这受中国民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治疗需建立在科学性上。当一个药物控制不住时,就要考虑新的药物。一个药能够管一年,十个药可能可以管十年。现代医学水平也没有办法把糖尿病和高血压看好,看病都是控制。只要不断有新药出现,肺癌就不可怕。 4、像慢性病一样通过吃药来控制肺癌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把癌症打倒是个悖论,癌症是身体里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我们生而生,随着我们死而死。如果对癌细胞的控制能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与癌共存的同时又能保证生活质量,每天治疗高血压一样吃一片药,控制20年,能控制住,肺癌就变成了像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目前通过药物对转移性肺癌的控制时间接近5年,甚至超过5年,肺癌已然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慢性疾病来说,系统的全程的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 5、在肺癌全程管理中,患者要按时随访,更要注重监测 在治疗肺癌时,应尊崇医生的医嘱,定期的随访,按时规律的随访,还需要做各种各样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做的监测,包括对药物毒性的监测,比如吃这个药会不会影响肝功能,对疗效的监测,如果药物疗效不好,需再做活检,看是否符合更新一代的药物。总结肺癌治疗的过程,是一个从诊断到治疗到评估、再评估、再治疗的过程。 除了以上5点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以达到更长的生存期以外,社会各界也正在努力解决肺癌患者是否能用得起药物这个关键难题。陆舜教授特别强调国家医保局于今年年初颁布的“4+7带量采购“政策,通过国家和药厂的谈判,在全国11个城市范围内实行抗癌药物以量换价的销售模式,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物的价格,使患者切实用上靶向药物。 用的上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陆舜教授指出在用得起药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合理用药。用EGFR阳性患者举例来说,从科学的角度上需要优先选择已经获批的药物,在病人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平衡有效性、毒性和经济。在一代靶向药中,不论是从疗效还是经济层面考虑,吉非替尼都是首要选择,吉非替尼不仅进入国家医保,还在4+7带量采购的政策大幅下降,甚至低于国产药和印度药。这对于EGFR阳性患者的生存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带领肺癌患者从用不起药到规范用药上迈进了一大步。 小贴士: 合理用药、规范用药、提高肺癌患者用药可及性,这些难题虽然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提高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任重而道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