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立尼布可选择性作用于FGF-2和VEGF信号通路,同时布立尼布可显著地抑制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和血管形成。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都证实了布立尼布在肝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
效性。
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BRISK-FL研究,即对比布立尼布与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Ⅲ期试验,其主要研究终点为OS。布立尼布组与索拉非尼组mOS分别为9.5个月和9.0个月。
两组间较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有低钠血症,分别占23%、9%,谷草转氨酶升高分别占13%、5%,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的分别占43%、33%,需要减量的分别49%、50%;并且布立尼布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研究结果未能证实布立尼布一线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索拉非尼。故未在一线治疗中推荐。其后,Llovet等完成的一项比较布立尼布与安慰剂二线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的不可切除肝癌的研究,该研究共入组患者395例,布立尼布组(n=263)与安慰剂组(n=132),主要研究终点为OS。
结果显示布立尼布组和安慰剂组的mOS分别为9.4个月和8.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3307)。但是,疾病中位进展时间布立尼布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4.2个月vs2.7个月,P=0.001)。布立尼布组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疲劳、食欲不振、腹泻,均显著性高于安慰剂组。
基于这两项临床研究的数据,限制了布立尼布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舒尼替尼、布立尼布和利尼伐尼这些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的Ⅰ、Ⅱ期临床研究都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在Ⅲ期临床研究中无显著性疗效。
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试验设计的新颖周密性、判断疾病进展时间的准确性可能是影响患者OS的重要原因。经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后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肿瘤的空洞化,而肿瘤大小并没有变化,既往疗效评估标准用于评估靶向药物疗效可能导致错误的评
价。
因此,寻找更加有效的靶向药物疗效评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