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45岁到60岁的妇女,但随着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改变,年轻女性也成为乳腺癌的目标。
虽然如此,但很多人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了解可能还不是很充足,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些关于乳腺癌的常见误区,女性朋友们可以通过自查和临床筛查的方式正确防癌、抗癌。
乳腺癌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乳腺癌是不治之症
目前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使乳腺癌死亡率下降15~25%。即使是晚期的乳腺癌,若接受积极的治疗,有很大的希望延长患者的生命期。因此当患上乳腺癌的时候,及早治疗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误区二:乳房大才会得乳腺癌
乳房大得乳腺癌的机会更多,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乳腺是由20~25个小叶组成的,而乳腺癌就是在这些小叶的腺上皮上长的肿瘤,乳房大是因为有脂肪和纤维集体组织。乳房大小和乳腺癌是没有关系的。
误区三:乳房有肿块,一定是乳腺癌
许多乳房肿块是良性的。女性在生理周期之前或生理周期期间,经常会出现乳房胀痛或摸到乳房肿块,只要生理周期结束之后发现肿块已经消失,就表明并无大碍。
正确认识到这些误区后女性朋友更要注意自查是否有以下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1)家族遗传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1、BRCA-2(乳腺癌易感基因)基因突变。
(2)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晚、月经周期短,终身不育、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生育后未行哺乳。
(3)长期服用利血平、甲基多巴、三环类止痛药。
(4)过多暴露于放射线。
(5)高脂和高热量饮食、肥胖、嗜酒。
(6)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
乳腺检查有哪些方式?
乳腺彩超:乳腺彩超简便快捷,适合妊娠、哺乳妇女检查和乳腺疾病的普查。
绝大多数的超声检查发现的乳腺结节是良性的,往往是囊肿或局部增生的改变。但以下这些字眼需引起警惕:非平行生长/垂直位,形态不规则,边界高回声晕,边缘模糊、毛刺、成角或分叶状,微钙化(<0.5mm),肿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乳腺彩超可以发现及定性绝大部分的乳腺病变,有经验的超声医师甚至可以定性一些直径小于1cm的肿块,但对微小钙化敏感性不如钼靶,对一些微小导管内病变尤其是范围较弥漫时诊断困难。
钼靶检查:乳腺钼靶主要是发现腺体内的钙化灶,并判断良恶性。
钼靶对40岁以上亚洲妇女的准确性是很高的,但年轻女性来检查容易得到假阴性的结果。所以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没有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钼靶检查。
常规乳腺钼靶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女性健康,但正常女性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钼靶检查。一般也不主张重复多次进行钼靶检查,建议是一年只做一次,避免增加腺体受射线照射的损伤。
抽血检查:CA15-3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标志物,有30%-50%的乳腺癌患者会升高,但这并不代表CA15-3高了,就一定是癌。同样,乳腺癌患者的CA15-3也不是都会升高的。
通过抽血检查的CA15-3是肿瘤相关抗原,而非肿瘤特异性抗原。通俗点说,它会出现在乳腺癌中,也在患有转移性卵巢癌、结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肺癌和支气管癌时,可不同程度增高。
热门评论